医疗方面:山东是我国的人口大省,急危重病较多,各种自然灾害和恶性交通事故频发,急诊急救任务十分繁重。当前,我院急诊科年急诊量十万余人次,居全省之首。我院急诊科目前是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单位、山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,山东省急诊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单位。科室设有急诊分诊、急诊抢救室、急诊留观室、急诊内科病房、急诊外科病房、急诊重症监护室、急诊清创室,急诊手术室等,总床位数100多张。相配套的辅助部门有急诊收款、急诊药房、急诊放射室、急诊超声室、急诊心电图室、急诊化验室等。四大专业(急诊内科、急诊外科、急诊神经科、急诊心内科)常年坐诊,医生60余人,其中固定编制医生40余人,护士60余人。科室每年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国内心血管介入及急危重病学术会议、欧美心脏病年会、心血管介入年会。
我们在圆满完成繁重的日常急诊抢救任务,以及不断开展新技术及新业务的基础上,突出“急性胸痛中心”的建设。急性胸痛是急诊急救的重要内容,其病因繁多,临床预后意义相差甚大。贯彻“早期诊断、危险分层、正确分流、科学救治”的十六字方针。为了适应临床需要,宣传和普及急性胸痛的医疗常识,缩短发病至就诊时间,提高急诊急救的水平,我院于2002年10月在全省率先成立“胸痛中心”,并在全省首家开通“急性胸痛24小时咨询热线:0531-82169595,随时解答急性胸痛患者的咨询。该中心已经得到
...(查看科室全部简介)
省卫生厅的批准。
在张运院士的领导下,我院于1999年在全省首家开展了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。当前该项治疗已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常规工作,介入医生24小时轮流值班,导管室24小时全天候开放,随时应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,突出“时间就是心肌,时间就是生命”的理念,降低各种因素造成的时间延迟,及早、迅速、充分、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,对复杂疑难患者,强调综合救治措施,真正实现生命的“绿色通道”,深受患者的欢迎,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。
近十年来,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,在兄弟科室的大力协助下,急诊科大力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和软硬件建设,实现了从多学科模式向急诊医学专业模式转变,合理布局完善了急诊科室建设,满足了急诊工作需要,在卫生部“医院管理年”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。在上级组织安排的“非典”防治、济南市特大暴雨抢险救灾、汶川地震支援、菏泽手足口病防治、“甲流”防控、第十一届全运会医疗保障等各项任务中,积极组织科室骨干力量,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,获得省政府、卫生厅、山东大学等上级部门好评,多人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工作者。
目前,我院急诊科在人才梯队和硬件建设等各方面已初具急救中心雏形,包括急诊内科、急诊外科、中毒与职业病科三大方面,与各科室之间良好协助保持绿色通道畅通,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。
教学方面:近十年,临床方面每年培训急诊医学专科进修医师1-4名,并接收内、外、心内、神经内各科进修医师到急诊科轮转培训,护理方面每年培训进修护士1-7名。此外,还承担了“山东省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”工作,自2004年起,开始招收社会化住院医师进行培训,1-3人/年。2006年12月,以优异成绩通过卫生部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考评。2007、2008、2009连续三年荣获齐鲁医院“十大优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”称号。截止2009年已经培养了二十多名急诊医学专科住院医师。积极开展本科生、研究生教学工作,目前已经培养博士生10余人,硕士生30余人。
2004年,主办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“急性胸痛诊治进展”学习班。2005年起,开始主办两年一届的全国性大型急诊医学学术会议“齐鲁心肺脑复苏及胸痛论坛”,论坛的成功召开进一步提升了山东省急诊医学在全国的学术地位,达到了“突出特色、提高水平、扩大影响”的效果。
科研方面:近十年来,发表论文近200篇,SCI收录30余篇。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成果。主编参编著作20余部,获国家和部省厅级课题20余项,获省部级奖10余项,发明专利10余项。
中长期规划:
硬件建设: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,完成进一步扩建,增加床位,完善配套设施。
人才培养:争取在5到10年的时间内,进一步完善人才梯队建设,建设“大而强”的急救中心,满足人民群众需要。
建立急诊医学研究所:深入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,为培养研究生、进修医师等搭建学术平台。
进一步提升急诊科在全国的学术地位,进一步提高危重病抢救成功率。同时加大对外宣传,进行跨地区、跨国的合作与交流。
总之,我们从急诊医疗管理、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、科研工作等方面,已经初步建立起一支“呼之即应、招之即来、来者能战”的快速反应急诊急救队伍,建成并完善了急诊科、急诊ICU、急诊病房以及各专科的绿色生命通道,能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,抢救成功率高。随着社会和医院的发展,我院急诊科将为病人提供更优质服务,创造更舒适的就医环境。
(隐藏科室简介)